全世界,只有中国在拼命造水电站、核电站、光伏电站。为啥?七月的能源统计一公布,很多人都被一个数字震住了,一个月1.02万亿度电。这不是开玩笑,这个用量堪比日本全国一整年的消耗速度。三十天就干掉别人十二个月的电,中国到底在干什么?(阅读前请点个赞,点个关注,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)咱中国现在的电力系统,可以说是相当发达了,到2025年底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9.9亿千瓦,相当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四倍还多。能达到这一壮举,都因为咱有一张以特高压为骨干的"电力高速公路网",雅中-江西、白鹤滩-江苏这些特高压直流工程,把西部的清洁电能,源源不断送到东部负荷中心,跨区跨省输电规模达到3.6亿千瓦。就拿白鹤滩水电站来说,累计发电已超1960亿千瓦时,清洁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,只需7毫秒就能送到2000公里外的江浙地区。去年藏中联网工程投运时,多少电力工人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,顶着风雪架线,现在不管是繁华都市还是深山乡村,停电早已成了稀罕事,这种稳定性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。现在咱老百姓用的电,和十年前比起来,多的不是一点半点。今年7月份,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%,这确实不假,但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5年全屋智能设备接入率突破40%,城里家庭平均每户有五六台智能家电,从扫地机器人到智能空调,哪样都是吞电的大家伙。不过咱们电价实在实惠,美国老百姓今年年均电费要1902美元,加州十年电价涨了96%,而咱们居民电价多年保持稳定,这就是制度优势。虽然美国人均年用电量是咱们的两倍多,但咱们14亿人的总量摆在这,必须把蛋糕做大才行。别看我们现在民用电量不少,但其实工厂企业才是用电大头,7月份第二产业用电5936亿千瓦时,占了近六成。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,用电量增长更快,达到3.8%,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更是激增28.7%。国务院要求到2025年底,电炉钢比例提升至15%,这些都说明用电结构在优化升级。我们现在最让外国人羡慕的,莫过于他们常闹用电荒的时候,咱们不仅没断供,电价还能保持稳定,这就要归功于"发-输-储"全链条本事。今年6月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,对比咱们迎峰度夏的平稳,更显电力系统韧性可贵。国家电网建了68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,相当于34个三峡电站的调峰能力,今年新增光伏装机3.8亿千瓦,加上6.6亿千瓦的风电,新能源占比快到一半了。更关键的是特高压输电技术,能把西北的风电、西南的水电瞬间送到东部,就像电力"南水北调"。乌东德水电站,用低热水泥建出世界最薄300米级拱坝,智能灌浆系统让山体"滴水不漏",这些创新都保障了电力供应。就说刚开工的白鹤滩水电站,还用上了鱼类增殖放流站扩建工程,投资2.5亿建智能化繁育基地,既能每年培育百万尾珍稀鱼,又不耽误发电。水电站里的智能调度系统,把弃水率降到1%以下,每一度电都不浪费,白鹤滩与乌东德等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,每年发电3000亿千瓦时,能满足3.6亿人一年用电需求。别看我们现在的用电无压力,生活倍轻松,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数年如一日的钻研。西电东送工程穿越崇山峻岭,藏中联网工程在海拔五千米的冻土带施工,工人要背着氧气瓶干活。乌东德建设者在近90度的岩壁上创造奇迹,用智能建造系统守护大坝安全,没有这些艰苦卓绝的努力,哪来今天的电力保障。咱们这么重视水电站建设,战略考量深远得很。今年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,又提高1.5个百分点,白鹤滩四年就减排二氧化碳1.6亿吨,这正是"双碳"目标的生动实践。"十四五"规划要让电能,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2%,工业、交通都要用电替代,这就得靠水电站提供基础负荷。看到这里,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拼命建电站了吧,10226亿度电背后,是工厂的机器轰鸣,是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,是新能源汽车的驰骋,更是国家发展的底气。当国外还在为能源短缺发愁时,咱们用自主创新的电力系统,撑起了发展大局。这不是瞎使劲,而是智慧,是远见,是把能源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战略定力。未来五年,我们还要新增五亿千瓦新能源装机,到时候咱们的电力系统会更强大、更绿色,让老百姓用电更放心、更实惠。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