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55p1354

标签: 美国政府

欧洲新闻网消息,当地时间29日,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.惠特克证实,美国国务院已正式

欧洲新闻网消息,当地时间29日,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.惠特克证实,美国国务院已正式

欧洲新闻网消息,当地时间29日,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.惠特克证实,美国国务院已正式批准,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,最大射程可达450公里的ERAM增程打击导弹,及配套的制导套件、反电子战加密模块。惠特克对媒体强调,美国政府从未限制,乌军使用美制远程武器,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,在基辅接收相关装备后,可以用于对俄发动精准性进攻。

特朗普政府官员拟解雇美国之音多数记者

北京时间8月30日早间消息,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动,拟解雇美国之音(VoiceofAmerica)几乎所有剩余员工,这可能引发与一名联邦法官的对抗—该法官此前已驳回了对这一联邦资助新闻机构进行重组的企图。特朗普的坚定盟友、美国之音...
就在刚刚,美国又干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!美国商务部8月29日发布新规,将英特尔

就在刚刚,美国又干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!美国商务部8月29日发布新规,将英特尔

就在刚刚,美国又干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!美国商务部8月29日发布新规,将英特尔、三星、SK海力士三家芯片企业从对华出口豁免名单中移除。这意味着它们未来向中国供应美国设备必须逐单申请许可证,新规将在120天后正式生效。受影响的不只是这三家巨头,美国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——科磊、泛林、应用材料等公司,也可能因客户受限而面临业绩压力。这一纸禁令,看似是美国在芯片战场上又一次“精准打击”,实则更像是一出伤敌八百、自损一千的商战荒诞剧。要知道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。英特尔、三星、SK海力士在中国设厂多年,不仅是出于制造成本考量,更是贴近市场、稳定供应链的战略布局。一旦限制落地,这些大厂不仅要面对产能调整的阵痛,还可能因供货不稳而丢失客户信任。别忘了,芯片行业高度全球化,就像是一桌麻将——你突然掀桌,桌上没一个人能好好吃饭。更幽默的是,美国自己的设备商恐怕也要跟着“陪绑”。科磊、应用材料等公司常年依赖中国市场贡献收入。2023年,中国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约三分之一。强行断供,无异于逼着美国企业“亲手锯断自己坐着的树枝”。美国政府似乎总陷入一种思维定式:以为限制技术流出就能拖慢中国发展。但历史一再证明,高科技这玩意儿,越封堵,越自强。比如之前的航天封锁,结果中国自主建成了空间站;安卓系统断供华为,鸿蒙系统反而加速问世。这不是励志故事,这是现实世界的“压力反弹定律”。芯片产业没有永久的壁垒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今天你用行政手段打断供应链,明天就可能催生出一条更独立、更有韧性的新链条。说到底,企业要的是市场,是利润,而不是站队。强行让国际巨头在中美之间“二选一”,就像逼着成年人做选择题——他们只会默默计算代价,然后想办法绕道而行。这场芯片博弈,没有谁会是真正的赢家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每一次出手封锁,都在加速另一个替代体系的诞生。美国政府或许该想想:是合作共享蛋糕,还是坚持独占一块越来越小的蛋糕?这个问题,留给时间回答。
从前美国没给越南实行高关税时。越南工人可傲娇,动不动就罢工,想方设法让中资企业加

从前美国没给越南实行高关税时。越南工人可傲娇,动不动就罢工,想方设法让中资企业加

从前美国没给越南实行高关税时。越南工人可傲娇,动不动就罢工,想方设法让中资企业加薪。结果没过几天,越南工人的傲娇劲就消失了。因为如果再傲娇,饭碗可就没了。曾经越南工人手握罢工权利,面对中资企业时底气十足,三天两头停工要求加薪。越南是明文规定”劳动三权”的国家,罢工是合法权利。但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越南时,一切都变了。2025年4月2日,特朗普宣布对越南加征46%关税,工厂订单锐减,工人们从此收起了”傲娇”劲。越南工人的”傲娇”有其历史根基。越南《劳动法》强制用人单位组建工会,基层工会权力强大,在用工、工资、休假等方面都有决定权或否决权。这让越南工人在面对雇主时格外有底气。2023年10月2日,越南义安省中资企业荣耀鞋厂6000工人罢工要求加薪的事件上了媒体头条,这样的罢工在越南可以说是家常便饭。2023年越南就业人员平均月薪2480元,虽然不高,但工人们知道自己有合法的罢工权利作为筹码。中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,往往会在工人抗议后选择妥协。那时的越南工人们确实有着一股”不加薪就不干”的傲气。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。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以”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造成国家紧急状态”为由,宣布对越南征收46%的对等关税。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震惊了,越南46%的关税税率在所有受制裁国家中位居前列,在东南亚地区仅低于老挝(48%)和柬埔寨(49%)。美国是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,越南作为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,美国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影响到越南的经济发展。关税消息一出,4月3日上午,越南VN指数大跌5.08%,市场恐慌情绪蔓延。中资企业面临的压力是立竿见影的。从4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越南加征46%关税,到4月10日特朗普宣布暂缓关税政策,在越南的中国工厂们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一周。一位在越南经营工厂的中国老板表示,客户第一时间发来消息询问关税影响,大家都在考虑是否要调整生产计划。虽然这次关税风波在一周后就暂停了,但给越南工人们上了深刻一课。他们亲眼看到,当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时,再多的罢工权利也无法对抗市场现实。在越南已经不是”弯腰就能挣到钱”,工厂老板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,工人们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。越南工人各类津贴很多,注重假期福利,这些曾经的优势在全球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当工厂订单可能随时消失时,保住工作比争取更多福利更加现实。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越南出口商品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国转口商品,部分中国出口商通过将商品经由越南转运至美国以规避关税。这种产业链条的复杂性让越南工人意识到,他们的工作机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的顺畅进行。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悬在越南工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就对越南是否操纵汇率展开过审查,还曾公开表示”越南是最糟糕的贸易规则滥用者”。这种政策风险让工人们明白,过度的”傲娇”可能会让饭碗都保不住。越南工人从”傲娇”到收敛,反映的是全球化时代劳工力量的脆弱性。当外部贸易环境发生剧变时,再完善的劳工保护法律也难以对抗市场力量。如今的越南工人们已经学会在争取权益和保住工作之间寻找平衡。你觉得在全球贸易战的大背景下,发展中国家的工人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74岁特朗普已经安排后事?万斯称已做好接班准备。美国政坛最近有点微妙,特别是

74岁特朗普已经安排后事?万斯称已做好接班准备。美国政坛最近有点微妙,特别是

74岁特朗普已经安排后事?万斯称已做好接班准备。美国政坛最近有点微妙,特别是当副总统万斯被记者问到那个最敏感的问题——“你想当总统吗?”之后。他的回答简直是一门艺术,既表达了忠诚,又毫不掩饰自己的准备。万斯挑明了说,万一最坏的情况发生,他已经做好了接替总统的准备。但他紧接着就给特朗普戴上一顶高帽,说总统现在身体倍儿棒,精力旺盛,总是最后一个睡,第一个起来处理公务。这番话立刻在美国媒体圈里炸开了锅,各种猜测满天飞。这种操作确实少见。想想看,以前的副总统,比如哈里斯,在拜登执政初期基本是为总统的健康状况打掩护,被派去处理棘手的边境问题,结果效果不佳,一度没什么存在感。直到后来要取代拜登参选,她的角色才凸显出来。万斯倒好,直接把“接班”这事摆在了台面上。他甚至提到自己已经完成了超过两百天的“在职培训”,言下之意,他早已准备就绪。这种坦率,或许是因为作为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,他觉得没必要藏着掖着。但更多人觉得,这背后有更深的考量,甚至连马斯克都公开站出来,支持万斯竞选下一届总统。这一切的背景,是公众对特朗普健康状况的疑虑越来越深。近来,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被拍到手背上有明显的黑色斑块,尤其是在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这种重要外交场合,更是清晰可见。这可不是小事。有美国医生直接指出,老年人手背出现这种黑斑,可能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信号,甚至会增加猝死的风险。更让人不安的是,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去世前,手上也出现过类似的痕迹。这历史性的巧合,让民众的担忧达到了顶点。白宫方面的解释是,总统频繁的外交活动和握手导致了手部淤青,或者这只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——静脉功能不全,不会影响履职。但这种说法,在拜登的“前车之鉴”面前,显得有些苍白。大家都没忘,拜登在任时,白宫一直坚称他身体和认知能力都很好。可他卸任后没多久,就被诊断出晚期前列腺癌,而且已经扩散到了骨骼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当年政府是不是刻意隐瞒了真相?毕竟,一个人不可能刚卸任就突然病入膏肓。现在轮到特朗普面对同样的信任危机了,他当初用健康问题攻击拜登,如今这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,真有点“风水轮流转”的意思。华盛顿的精英圈子里,可能早就对这种不确定性做好了准备。在这种背景下,万斯的高调就显得顺理成章了。他不仅仅是个备胎,更是特朗普亲自选定的MAGA运动接班人。特朗普当初选择年轻的万斯做搭档,甚至要求他深度参与所有事务,培养的意图再明显不过。万斯也确实没让人失望。从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盟友的强硬喊话,到批评乌克兰对美国“不够感激”,再到在中东和移民政策上的抢眼表现,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。甚至美国舆论都将他与历史上权力极大的副总统切尼相提并论。所以万斯现在的每一步棋,既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,也是在确保,一旦特朗普发生意外,他能立刻接过旗帜,让MAGA的政策得以延续。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总统,而是一个时刻准备着、深度参与核心决策的“准总统”。这或许就是高龄政治时代,美国权力交接的新常态。
“没死在太空,却被气死在地面!”美国两名宇航员,因为宇航局的漏洞百出,被迫在滞留

“没死在太空,却被气死在地面!”美国两名宇航员,因为宇航局的漏洞百出,被迫在滞留

“没死在太空,却被气死在地面!”美国两名宇航员,因为宇航局的漏洞百出,被迫在滞留太空9个月。好不容易返回地面,本以为出了这么大趟苦差,政府会有些体面的补偿,结果美国政府只给每人发了1148美元的补助,折合人民币8000元,平均一天不过30元。两位美国宇航员原本计划短期太空之旅,却因技术故障困在国际空间站长达9个月,安全归来后竟只拿到微薄补助。这件事让人不由得想问,美国航天体系的那些光鲜背后,隐藏着多少对普通劳动者的漠视?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推出的星际客机项目,本来是想在太空竞赛中占先机。2024年6月5日,苏尼塔·威廉姆斯和巴里·威尔莫尔从佛罗里达发射升空,原定只停留8天,测试飞船的对接和返回功能。可没想到,飞船推进系统出问题,阀门泄漏,氦气系统故障频发。这些缺陷不是小事,直接导致飞船没法正常返回。地面团队花了好几个月排查,可就是拖拖拉拉,没个准信。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只能在空间站多待,本来短期任务变成长期滞留。空间站环境对身体影响大,骨密度下降,肌肉萎缩,辐射暴露,这些风险他们都得扛着。威廉姆斯还创下女性太空停留最长时间的纪录,可这不是光荣,是被迫的。波音公司作为制造商,设计时就没考虑周全,冗余系统不足。航空航天局管理也乱,决策反复,延期通知一个接一个。最终,航空航天局放弃用星际客机带他们回来,转而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接人。2025年3月18日,两人终于落地墨西哥湾附近,历时286天。这暴露了美国航天项目的结构性毛病,资金砸进去不少,可安全和效率跟不上。返回地球后,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本以为政府会给点像样的认可。毕竟出了这么大趟苦差,身体健康都受损。可美国政府只按联邦雇员标准发补助,每人1148美元,折合人民币8000元,平均一天不过30元。这笔钱其实是固定差旅补贴,每天4美元,不管任务多长,都不变。航空航天局说,这是规定,没额外加班费。两人年薪在12.5万到16.3万美元之间,算下来人民币百万级别。可太空任务高风险,高强度,却没额外补偿。威廉姆斯身体消瘦明显,全球都看到。威尔莫尔也面临恢复问题。可机构就这么算账,波音公司也没多给一分。网友们看不下去,有人直接问美国前总统特朗普,他说知道辛苦,但没落实啥。这事让大家看清,美国宇航员表面风光,实际就是机构的工具人。选拔严,风险大,回报却不成比例。相比之下,我们国家航天事业注重人文关怀,保障航天员权益。这对比鲜明,美国资本主义下,劳动者权益常被忽视。事件闹大后,媒体和网友热议。航空航天局坚持政策不变,没调整。威廉姆斯承认身体机能受影响,需要长期观察。威尔莫尔也得监控健康。可补助就那点,够干啥?相当于日常开销费,却忽略了意外延误的代价。全球观众通过视频看到他们的状态,瘦弱的身形让人心酸。航空航天局和波音的失误,直接害人多受罪。可责任呢?机构调查了事,没见赔偿。特朗普表态愿自掏腰包,可话说出口,没下文。典型的嘴上说说,实际不管。这不光是两人遭遇,更是美国体系问题的缩影。航天项目资金雄厚,可分配时偏向企业,劳动者权益搁一边。波音拿大头合同,出了事推责任。航空航天局作为联邦机构,官僚作风重,效率低。结果,英雄回家得不到应有尊重。反观国际,航天合作越来越重要。我们中国空间站运转顺利,航天员待遇有保障。这事提醒大家,科技发展不能只看表面,得注重人本。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表示还愿继续任务,精神可嘉。可制度不改,类似事还会发生。后续,航空航天局启动星际客机改进,可对两人补偿没提。健康监测继续,恢复需时间。公众呼吁改革,可美国国会层面动静小。这暴露了资本主义下,利益优先于人。

黄仁勋:英伟达正就Blackwell芯片对华销售与美国政府谈判

观点网讯:8月28日消息,英伟达CEO黄仁勋接受采访时表示,公司正与美国政府就向中国出售BlackwellAI芯片进行谈判,并愿意向政府提供潜在销售分成。受此消息提振,英伟达股价开市上涨逾1%,标普500指数盘中触及6490点,刷新历史...
黄仁勋认为,只要美国政府不限制,中国AI芯片市场会有500亿美元的商机。

黄仁勋认为,只要美国政府不限制,中国AI芯片市场会有500亿美元的商机。

黄仁勋认为,只要美国政府不限制,中国AI芯片市场会有 500 亿美元的商机。黄仁勋认为,只要美国政府不限制,中国AI芯片市场会有500亿美元的商机。来源:表示已收到已发出 发表时间:2025/08/28 11:39:44
☔TikTok估值500亿美元,为什么张一鸣宁愿关闭也不愿意卖?因为说白了

☔TikTok估值500亿美元,为什么张一鸣宁愿关闭也不愿意卖?因为说白了

☔TikTok估值500亿美元,为什么张一鸣宁愿关闭也不愿意卖?因为说白了,TikTok这件事,其实已经和他这个老板,没啥太大关系了,现在的关键在于美国和东大!美国是出了名的双标,别看他们动不动就提““国家安全”“数据保护”这些词,但他们自己什么监听、数据采集,自己干得比谁都多,英伟达曝出有后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“国家利益”不过是他们的借口,如果真是怕数据跑出去,TikTok使出了“德州计划”,把美国用户的数据全都交给美国公司来托管,后台查得都快露底了,还是挡不住美国政府一纸禁令。大家都看出来了,美国真正害怕的根本不是数据流到谁手,而是怕失控,Tiktok打破了美国政府给群众制造的信息茧房,当年俄亥俄州化学品泄露,就是在当地居民在Tiktok爆出来的,引起了全网注意。美国意识到了Tiktok的威力,更不愿意将这么大的舆论平台掌握在“外人”手里,怕美国的普通民众看到一些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内容,也怕那些调控民意、引导言论的老路子失去作用。而美国打压的方式一点也不复杂,美国政府给了Tiktok两条路,要么Tiktok将控股权卖给他们,要么直接打包走人。美国要的从来不仅仅是“公司控制权”,更是算法、技术和话语权,可中国政府早已盯得紧,列入了禁止出境的技术清单,你要出售这样的公司,得国家点头才行。这就不是张一鸣一个老板说卖就卖的了,哪怕有再多钱砸到面前,也得考虑技术安全、国家利益和未来走向,这已经不是张一鸣能控制的了。Tiktok的遭遇也提醒了所有走出国门的中国科技企业,美国今天借“安全”开刀,明天就能用同样套路对付下一个软件公司,只要核心技术和影响力过大,他们走的永远是能掌控就掌控,不能掌控就封杀的老路。张一鸣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较量,关停美国市场当然损失惨重,但这比被掏走核心的老底更值得,他不光是守住了公司的技术底线,更是守住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圈拼搏的底线。TikTok的命运成了中美新一轮科技与舆论之争的缩影,真正让美国焦虑的,从来都是对未来失控的恐惧,以及“第一”的位子有可能被动摇的危机感,而这种大棋局的走向往往一个老板一个公司根本决定不了
加州州长宣布,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。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10%股份这件

加州州长宣布,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。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10%股份这件

加州州长宣布,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。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10%股份这件事,最近引起很多议论。简单说,就是英特尔公司把将近十分之一的股份给了美国政府,价值89亿美元。其中57亿是之前《芯片与科学法》答应给但还没发的补贴,另外32亿来自国防部一个专门搞安全芯片的项目资金,等于政府没花新钱,就把账上的承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股权。这些年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的份额掉得厉害,从1990年的37%跌到现在只有12%,而《芯片与科学法》就是为了把这个局面扳回来才搞出来的,总共拨了527亿美元砸向半导体行业,又是补贴又是减税,就是想让企业把工厂建在美国,把技术留在本土。可钱拨下去了,效果却没那么快出来,尤其是英特尔这家老牌巨头,日子过得不算顺,正在俄亥俄州砸几百亿建的芯片工厂,原本说2025年就能投产,结果一推再推,现在说要到2030年才能完工,连CEO都发内部信说不能再无限制烧钱了。这时候政府把补贴换成股份,说白了就是既想继续给钱帮英特尔撑下去,又怕钱打了水漂,得攥点实在的东西在手里。这笔交易的细节挺讲究,美国政府是以每股20.47美元的价格买的,比当时的市场价还低,总共拿了4.333亿股,正好占10%左右。更有意思的是,政府还拿到了个特殊权利,要是以后英特尔不再控股自己的晶圆代工业务,政府还能再买5%的股份,等于给自己留了个后手。不过话说回来,美国政府也没打算直接插手公司管理,对外说这是"被动持股",不占董事会席位,投票的时候基本跟公司董事会保持一致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钱给出去换成股份,政府对英特尔的影响力肯定比单纯发补贴要大得多,至少以后公司要做什么重大决策,得掂量掂量最大股东的想法。英特尔为啥愿意让政府进来当股东?说到底还是缺钱又缺信心。这些年在先进制程上一直跟不上台积电和三星,7纳米工艺进展缓慢,市场份额被抢了不少。俄亥俄州的工厂拖了这么久,说到底还是资金压力太大,现在政府这笔钱一到账,至少能喘口气。CEO陈立武在发布会上说要确保"最先进的技术由美国制造",这话听着提气,但背后的难处只有自己知道。而且这笔钱不止是救命钱,还带着政策导向,政府的钱拿了,就得把心思放在本土制造上,不能再把核心产能往外迁,尤其是不能往中国这些"受关注的国家"扩产,这都是《芯片与科学法》里写死的规矩。这事儿一出来,不光英特尔内部有动静,整个行业都炸了锅。台积电和三星这些已经在美国投了几百亿建厂的企业赶紧表态,说要是政府也让它们用股份换补贴,宁可把之前拿的补贴退回去。韩国那边反应更激烈,产业研究院的专家直接说"一国政府要求外国企业交股份简直荒谬"。这也难怪,这些企业本来就是冲着补贴才大把砸钱在美国建厂,现在突然说要拿股份换,等于政府既当裁判又当股东,谁心里都打鼓。尤其是那些靠国际市场吃饭的企业,最怕的就是被绑上美国的政治战车,英特尔自己就在文件里警告,说国际客户可能会因为政府持股而产生顾虑,毕竟76%的营收都来自美国境外,政治风险一高,生意就难做了。市场对这事儿的反应也挺分裂。消息一出来,英特尔股价倒是涨了不少,这个月已经涨了25%,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得意地说政府没花一分钱就赚了几十亿,现在市值都到110亿了。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小,商界大佬们担心这会坏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名声,毕竟一直以来美国都标榜自己是自由市场的标杆,现在政府直接下场买股份,难免让人觉得这是在搞"国家资本主义"。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就说,这种做法看似精明,实际上会让企业对美国的投资环境产生怀疑,长远来看反而会削弱美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。更麻烦的是,这事儿还牵扯到复杂的政治因素。特朗普把这当成自己的政绩,说这是"伟大的交易",但这笔钱其实来自拜登任内通过的法案,两党在这件事上的拉扯,让企业更难安心做事。英特尔在提交给SEC的文件里就明说,政治格局一变,这笔交易可能就不算数了,到时候股东利益得跟着受影响。而且政府持股还带来了新的治理问题,虽然说好了投票跟着董事会走,但真到了关键时刻,比如有人想收购英特尔,或者公司要做重大技术转让,政府这10%的股份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,这种不确定性让不少投资者心里发毛。从长远来看,这事儿能不能成还得看实际效果。政府花这么大功夫把股份拿到手,最终还是想让英特尔把芯片工厂建起来,把技术搞上去。但俄亥俄工厂都推迟到2030年了,到时候市场需求怎么样,技术路线会不会变,都是未知数。更重要的是,芯片产业烧钱又耗时间,光靠政府入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英特尔自己也承认,还没算清楚这笔交易到底会带来多少财务和税务影响。要是钱花了,工厂建起来了,却跟不上技术迭代,那政府手里的股份就算涨了价,对整个美国芯片产业来说也没啥意义。